影評寫作無論是在編導類專業統考還是校考中,是比較重要的科目了。很多同學學了好久編導專業知識,對于個別影評的寫作覺得還是比較難把握,那么如何面對編導類專業統考“影評”這道坎呢?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寫好影評的小技巧。
1.思想評論
1、評主題
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針對《秋收起義》一片,多數影評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
如果從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杰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則更佳。
2、評現實意義
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于現實作用,如現實題材影片《孔繁森》的評論重在黨員干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后感”
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后,針貶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
如評《甲午風云》,不是泛泛而談“落后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吁。評《南京大屠殺》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2.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如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里、逐層深化的評析。
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干,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改變單純著眼于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融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便可以增彩。
3.美學評論
01、藝術樣式評論
如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優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就《紅河谷》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等。
02、藝術風格評論
如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等。
03、審美特性評論
《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即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則宜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4.電影特性的評論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
試舉例如下:
1.電影語言評論。
2.電影結構評論。
3.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夸張、象征、擬人等。
4.電影節奏評論。
5.電影懸念評論。
6.電影音響評論。
7.電影色彩評論。
8.電影細節評論。
9.電影表演評論。
10.電影音樂評論。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