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樂器都是由動力、振動體及共鳴器組成的,人類發音系統也不例外。人們運用呼出的氣息為動力,使喉部的聲帶振動發音,經過由喉至口唇的聲道共鳴而美化、擴大。
然而,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音色卻各有迥異,有的生澀干啞,有的卻婉轉圓潤、宏亮飽滿。播音員主持人對聲音的完美塑造正是源于掌握了正確的氣息發聲的技巧。
播音發聲氣息總要求:氣暢、字清、聲美、多變
播音中強調以情運氣,氣隨情動。就是說對于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認識準確了,還要使思想感情隨之運動起來,只有真正的動起來了,才可能氣隨情動,才能動得自如。播音中如果總是用冷眼旁觀的態度對待稿件,無動于衷,即使嗓音條件再好,呼吸再通場,基本功再扎實,播出來的東西,也是平平淡淡,毫無味道。
所以,調動思想感情的運動至關重要,只有思想感情動起來了,有了強烈的播講愿望,呼吸才能自如地變化,語言也會富有色彩。
播音員氣息控制要有穩勁兒
日常說話,吸氣后,開始第一句氣總是出得較多,壓力較大,后邊就弱下來了,這是對氣息沒有控制的自然現象,但在播音中,如果形成這樣的前強后弱的調子,就會使聽眾厭煩。播音員要根據節目內容的要求調節氣息壓力,該強就強、該弱就弱,吸氣量要大于日常說話,呼氣時要保持較為穩定的壓力,調節自如。
要求做到快吸慢呼,及時補氣
播音語言,一般句子長度比口語長,結構比較復雜,間歇比口語少而短。要把每個句子播得完整而有層次,就需要按照句子結構用氣,絕不能因氣不夠用而停下來吸氣,這樣就破壞了句子的完整性,影響了聽眾的收聽。因此,要求播音員呼氣的持續時間要盡量長,而且要掌握在句子進行中補氣、偷氣的技巧。
能在相當幅度內對氣息作細微的調整而且要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即對氣息的控制達到收縱自如。
要想聲音收縱自如,氣息先要收縱自如。要求對氣息的強弱、徐疾能有相當幅度又細致入微的控制。播音員必須學會下意識的控制氣息,即氣息中自動地隨感情的需要而變化。這就要求有高度熟練的控制氣息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