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類考題
1、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
2、父母應不應該支持孩子做童星?
3、原生家庭的最初教育是否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4、在教育里“虎爸虎媽”更好還是“放養(yǎng)”更好?
5、舅舅過年給你10000壓歲錢,但是要你喝一杯白酒,你喝不喝?
6、在教育方面,你認為應該“尊重權(quán)威"還是“挑戰(zhàn)權(quán)威",為什么?
7、三字經(jīng)該不該被列入小學課本
8、值日打掃教室衛(wèi)生,應算作德育成績評定,不然不公平,你接受這說法嗎?
9、沉浸式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哪一個更利于知識吸收?
10、如何看待集美、小姐姐這一類詞,是否是對漢字的一種戲弄?
分析:教育類話題一直都是藝考的熱點,無論是單招還是統(tǒng)考。鑒于學生的高中藝考生身份,教育類話題是大家比較容易理解,也是比較能看出學生三觀的方面。所以大家不管考哪個學校,都要認真準備教育類的相關(guān)新聞素材和解題思路以及名言金句。
播音主持類考題
1、有人說主持人都是光鮮亮麗、名利雙收的,你同意嗎?
2、主持水平的提升主要靠學習還是自己磨練?
3、網(wǎng)絡節(jié)目該不該分級制?
4、新聞媒體曝光揭丑要權(quán)衡利弊嗎?
分析:播音主持類領域的考題近年來考得比較少了,原因是考生準備得一般比較充分,而且套路化比較嚴重。所以如果碰到類似的考題,一定要另辟蹊徑,答案具有特色,不要平淡無奇不痛不癢。
科技經(jīng)濟類考題
1、小區(qū)住戶人臉識別,有的業(yè)主認為侵犯了自己的隱私,你怎么看?
2、"共享”經(jīng)濟時代,你認為什么都可以共享嗎?
3、電子支付發(fā)展越來越好,你認為紙幣會消失嗎?
分析:這類考題一般是社會熱點話題,不會太偏太專業(yè)太深刻,不然學生無法理解。所以在解答這類考題的時候,只需要說出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把從別的地方看到的專業(yè)評論拿過來說,不是自己的話說出來效果不會好。
社會民生類考題
1、高空拋物傷人話題:沒有找到拋物者,于是被害人要求整棟樓都要賠償。你身為這棟樓的一戶居民,你愿意賠償嗎?
2、過馬路看手機被罰款應不應該?
3、在城市的街頭,應不應該禁止網(wǎng)紅街拍的行為?
4、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問題,原因是基礎設施陳舊還是管理水平落后?
5、你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佛系?
6、年輕人頻頻換工作,大家看法褒貶不一,你怎么看?
7、提前離崗為年輕人騰出地方會不會成為延遲退休的絆腳石?
分析:這類考試題是和教育類一樣比較常見的,也是體量比較大的一類題目。大家需要平時多積累新聞事件,多看些新聞評論,而且自己要思考。如果積累不夠,可以選擇真實解答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按著自己的理解說真心話就行。
電影/明星/體育類考題
1、演喜劇難還是演悲劇難?
2、IP電影有沒有市場優(yōu)勢?
3、倍速欣賞對劇集創(chuàng)作有無影響?
4、國產(chǎn)電影和日韓電影是否存在著差距?
5、一位當紅的男明星在餐廳吸咽引發(fā)熱議,與他青春陽光的形象大相徑庭。你覺得公眾人物吸煙是不是個人的私事?
6、明星將搶C位視為一種敬業(yè)的表現(xiàn),你怎么看?
7、你認為體育明星被追捧是利還是弊?
8、辭職看世界杯荒唐嗎?
分析:這類題目恰恰和民生類相反,反而要注意不要過于感性。民生類題目由于過于龐雜,如果沒有關(guān)注到或者沒有太多想法的積累,可以隨心而言;但這類題目一般都可以說上幾句,那么如何說得深入說得理性說得精彩,就成為分出高下的標準了。
經(jīng)典/其他類考題
1、朋友不高興應不應該拿你出氣?
2、找朋友求同還是求異?
3、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對不對?
4、如果同學們非常想要看你穿一件時髦的外套,你會因此違反校規(guī)而不穿校服嗎?
5、你是否認可稱自己是后浪?
6、你怎樣理解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句話?
7、你認為道德是用來律已的,還是用來律人的?
8、雖然每次撈到魚的只是漁網(wǎng)上的一個網(wǎng)眼,為什么卻要織張大網(wǎng)?
9、如果回到三國,你會選擇站在劉備、曹操、孫權(quán)的哪一方?
10、年少的愛是懵懂的,也是不被允許的。當我們遇到喜歡的人是大膽的表白還是竭力的克制?
分析:碰到二選一的題目時,不要只針對一方面,要辯證地看,但在辯證的基礎上,一定要有所側(cè)重,也就是明確立場,這是前提條件,也是答題關(guān)鍵,不能沒有自己明確的觀點。碰到是非題的時候,不要簡單回答正確或者錯誤,而要深入分析,一般不要正面簡單回答。
你覺得這個題難度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