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別類型中的中景一般在敘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遠景、全景、近景、特寫往往在表現人物心理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1.遠景
遠景是一種主要用來介紹環境、表現人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一種景別。在遠景中通常又包含了大遠景、空鏡頭和一般遠景等。在大遠景中,拍攝主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比例極大,兩者相比人物在畫面中顯得極為渺小,在大遠景中人似乎被“物化”了。空鏡頭是一種在畫面中沒有人物的景別,它是電影藝術中一種重要的抒情方式。一般遠景通常是為介紹人物活動的環境或為表現人與環境的一種關系。“遠景景別所形成的畫面效果本身對觀眾的生理、心理影響較大,既要考慮前后鏡頭產生的景別變化帶來的心理距離變化,又要考慮畫面視覺變化及產生的運動節奏。”當然,好的遠景的拍攝并不具有單一的目的性,不是僅僅為了介紹或是僅僅為了抒情,只有將兩種目的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使遠景具有靈魂,才能使其在片中表現人物的心理。
在讓·皮埃爾·熱內導演的《天使愛美麗》(2001)中,影片在對愛美麗進行介紹時,有一段用遠景精彩地表現愛美麗心理的鏡頭,這就是愛美麗在圣馬丁運河的橋上打水漂的遠景抒情鏡頭。在長度約為 12 秒的鏡頭中,鏡頭先是處于背對著愛美麗拍攝運河閘門的一側,銀幕上呈現的是運河的水從閘門上方下泄的畫面,然后鏡頭慢慢旋轉 180 度,從愛美麗的后上方轉至她的前方并且鏡頭逐漸下移直至與愛美麗處于水平位置,最后鏡頭逐漸與愛美麗拉開距離。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攝影機的運動實現了空鏡頭與一般遠景之間的并置。這一現代蒙太奇修辭的運用,不僅介紹了愛美麗活動的環境及她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更為重要的是環境的營造有力地表現了愛美麗心理的孤單。
2.全景
全景是電影的常用鏡頭之一,它是“能攝入人物全身的鏡頭” 。全景通常情況下可分為大全景和一般全景兩種,大全景中的人物一般占據畫面四分之三的高度,一般全景鏡頭中的人物與畫面是等高的。全景的視野相對于遠景來說是縮小的,觀眾既可以看到人物也可以看到一定的環境。不可否認,在全景鏡頭中,人物占據了中心的位置,運用全景鏡頭更有利于將人物表現的具體、清晰。因此,在電影中,為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人物的行動上,在影片的開頭,一般運用全景。全景鏡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是統領影片基調的重要因素,它制約著一場戲的所有分切鏡頭的光影、色調及人物的方向和位置。在大全景中,人物有時被處理得非常渺小, “這時,全景就產生了一種相當悲觀的心理格調,一種更多是消極的道德氣氛,但有時也能創造一種頌歌式的、抒情的、甚至是頌詩式的戲劇情調”。
在《天使愛美麗》中,尼諾追趕神秘人、愛美麗隨后追趕出去的情節,將運動攝影發揮到了極致。在車站內,一個運動的全景鏡頭將神秘人、尼諾的整個身體及愛美麗的部分身體攝入畫面內,交代了三人之間的關系,表現了尼諾對神秘人的好奇和愛美麗對尼諾的好奇。在尼諾騎車追趕神秘人后,愛美麗拾到包的拍攝是以包為中心做了 180 度的旋轉后,帶入了愛美麗的近跑。當介紹愛美麗翻閱相冊時,鏡頭由遠景推向全景,并在愛美麗的頭部上方做了 180 度的旋轉,最后落在相簿上,表現了愛美麗此時的好奇心。
3.近景
近景是電影傳神達意的重要景別,主要是“人物的半身(胸部以上)鏡頭”,并且占據畫面一半以上的面積。近景中的環境只是處于后景作為陪襯,所以它的作用被弱化了,因而,近景所容納的信息較少。近景中表現的重心是人物的面部表情、頭部形態,同時,人物的面部神態、心理狀態也是近景中主要表現的內容。由于近景在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及眼神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它又被稱為“肖像畫面”。在以單人鏡頭為主的近景中,人物的面部神態始終處于被突出的位置上,其內心世界通過面部的細微動作、眼神的變化,可以明顯地展露出來。
在《天使愛美麗》中,在愛美麗幫助他人的七件事中的第一件事———幫助柏都多找回童年記憶中,大量運用了近景的構成 / 并置的現代蒙太奇修辭。
當愛美麗幫助柏都多找回了童年的記憶并且讓柏都多渴望享受天倫之樂后,她走出了酒吧,當她走在返回的路上時,銀幕上出現了一個長達 19 秒左右的以連續拍攝的近景構成的長鏡頭,長達 19 秒的愛美麗的“肖像畫面”充分表達了愛美麗此時的感受:“一種與世無爭,和睦相處的和諧,此刻一切完美無比,陽光柔和,空氣清香無比,城市安詳地呢喃”,她感受到“生命如此簡單而清澈”,“一股愛的沖動,想幫助全人類的欲望,猛地把她淹沒”。這些正是近景在現代蒙太奇修辭中對人物心理表現的體現。
4.特寫
特寫鏡頭是指拍攝人物的臉部,或拍攝人物、物體的某個局部的鏡頭。特寫分為一般特寫和大特寫,一般認為攝入人物肩部以上的鏡頭被稱為一般特寫,而攝入人物或物體某一局部或細部的鏡頭被稱為大特寫。特寫鏡頭是電影藝術區別于戲劇藝術的重要標志,它通過將人物或物體的局部或細部攝入畫面,將人物的心靈深處的細微變化放大后呈現在觀眾面前,它是表現人物心靈世界的 “微相學”。特寫“是突出細部描寫的藝術。無聲地展現了重要的、本質的事物:不僅描寫,而且也評價”。特寫是電影表現人物心理的獨具魅力的藝術方式,人物通過細微的面部表情的變化,就可以表現其內心的活動。
在《天使愛美麗》中,對特寫鏡頭的靈活運用為表現人物的心理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在愛美麗幫助柏都多找回童年記憶的故事中,從愛美麗在電話亭用電話的方式巧妙地將“寶貝”交還給柏都多,到柏都多在酒吧里傾吐自己的感想,在這一過程中,就是通過特寫鏡頭的構成 / 并置來達到描繪人物心理作用的。柏都多電話亭里見到自己童年時的“寶貝”,充滿感觸的淚水和不能言狀的心情,是什么語言也不能表達的,此時,在特寫的“微相世界”里人物的心理有效地傳達了出來。在愛美麗幫助尼諾查明神秘人身份過程中,通過愛美麗與尼諾的面部特寫鏡頭的構成 / 并置,有力地表現了在神秘人身份揭開時尼諾緊張和興奮的心情。在愛美麗對尼諾產生誤會時,通過對她面部的特寫生動地描繪了愛美麗此時的失落心情。這些正是特寫鏡頭在現代蒙太奇修辭中對表現人物心理作用的體現。
另外導演特意用了小景深來表現小愛美麗,主光打在小愛美麗身上,環境光很暗,這樣主體性更強,小愛美麗在手上畫鬼臉、把樹葉當哨子吹、吹彩色紙圈的幾個連續的特寫畫面過后,觀眾的注意力就全被可愛的小愛美麗吸引過去了。有誰會把草莓一個個套到指尖上然后一口氣全部吃掉,只有愛美麗。在孩童的眼里,事無大小之分,只要有樂趣她就會去做,如此真實。
愛美麗媽媽因為受不了愛美麗的小金魚“抹香鯨”的一次次自殺而將她倒在河里的那一刻,小金魚可憐巴巴地望著小愛美麗,似乎不舍,久久不離去。小金魚睜著大眼的臉部特寫鏡頭持續了整整14 秒鐘,再接上小愛美麗含淚望著小金魚的臉部特寫,足以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