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
《小丑》繼承了DC漫畫的黑暗風格,它很扭曲,扭曲得抑郁。有人說DC漫畫里有三類人:英雄、反派、小丑。小丑是自己的英雄,卻是社會體制與精神道德的反派。他癲狂張揚,優雅卻悲傷。他不過是個住在舊巷里叫亞瑟的普通男子。劇中的開頭部分亞瑟對著鏡子辦了一次鬼臉,淚水和著妝淌在掛著笑的臉上,笑多勉強,那淚水就多憂傷。
主人公沒有飛天遁地的超能力,電影沒有引燃眼球的特效,有的只是主演一人,卻把電影的情緒推到了極致,抑郁者的狂歡,悲劇里的盛宴。
小丑也曾平凡善良。他不厭其煩地照顧母親的日常起居,在公車上遇到哭鬧的小孩子,都想方設法逗他笑。小丑也曾內心向陽,哪怕那么多的不幸降臨,他也始終忘不了母親的那一句“保持微笑,給世界帶來快樂”。他幻想站上自己心愛的喜劇節目對所有人驕傲地說出這句話,因為那是他母親說的,因為他很愛他的母親。
小丑用盡全力把嘴角扯大,想帶給人們歡樂,可是他笑的很無助。小丑曾一度認為自己患有某種心理疾病,會在受刺激后狂笑不止。在那樣的狂笑背后是藏不住的懼怕。他在槍殺三個人渣后發足狂奔,那一刻似乎小丑的表情是慌張的,那是善良人性的愧疚。可下一秒卻在空無一人的衛生間里翩翩起舞,那么舒暢。這是小丑真實面孔的第一次流露,在飽受壓迫后第一次揭開善良的面具,小丑面容下還是小丑。同樣在笑,不一樣的,是猙獰。
連生活中僅有的溫情也是虛假。小丑的誕生并非純粹的惡,而是無數的善與美好被肆意踐踏。鄰居的柔情陪伴不過是妄想癥的陰謀,就連他的母親也沉浸在與富豪托馬斯韋恩戀情的妄想之中。小丑人格誕生并非偶然,他把自己的溫暖獻給了母親,發現自己的狂笑是源自于小時候母親的虐待;他把熱情投向喜劇事業,卻被自己的偶像公開羞辱。他把生命寄托在給世界帶來歡樂,才明白自己其實一直都在害怕,“我這輩子都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當他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內心深處的那個小丑替他把過往埋葬。“我希望我的死,會比我的生更有價值”往后他便再無人性。
《小丑》充滿了抑郁的灰色氛圍,但小丑卻無數次在陽光下優雅起舞。該片揭示的不僅是DC漫畫犯罪之王的前身,隱藏在背后的是一個冷漠的現實,任何人都可能變成小丑,猙獰的面孔藏在每一個人的面具背后狂笑。哥譚鎮,DC漫畫創造出這么一個地方,讓犯罪滋生,也讓陽光照進來,讓善與惡交織共舞。小丑渴望的是得到他人的注意,也許僅此而已。但最后都變成了笑話,他的糗事在電視上被公開嘲笑,美好的種子被淋上開水。亞瑟發現小丑似乎更能滿足他的需求,他犯罪被營救后,帶著戴小丑面具的人圍著他狂歡,把他奉若神明崇拜,此刻的亞瑟徹底讓步于小丑。鮮血裝扮了小丑的癡狂,他笑得瘋狂。
《小丑》帶來的不是超級英雄電影一貫的邪不勝正,影片最后小丑殺害了他的心理咨詢師,在灑滿陽光的走廊里舞蹈。沒有哪一個反派甘心成為反派,只因壞人們在善良里走投無路。也許小丑的痛苦,不過是哥譚鎮的縮影與呻吟,小丑的笑,也只能是哥譚鎮的命中注定。